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正式获批 紫金山走向世界
2024-04-03 549 来源:中国黄金协会
分享:

       3月27日,在法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9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批准龙岩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三大世界级品牌。紫金矿业发源地紫金山作为成员单位正式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的一员,标志着公司喜添世界级新名片。

       龙岩世界地质公园范围2175平方公里,具有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以梅花山大型复式花岗岩体、冠豸山丹霞地貌、紫金山超大铜金矿、黄连盂石英砂岩地貌为主要特色,是一个集丰富地质景观、优良生态环境、深厚文化底蕴于一体的中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天工造化金山奇秀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世界级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属矿床,位于龙岩世界地质公园西南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金矿体形成于上部的氧化带岩层中,在下部的原生带岩层中形成铜矿体,这种“上金下铜”的成矿分带被形象的比喻为“铜娃娃戴了个金帽子”。

       紫金山大型金铜矿床的发现是中国铜金矿勘探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199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独特的成矿模式及开发实践丰富了矿床学理论,为国内外勘探和开发寻找该类型铜金矿床提供了借鉴模式。

       紫金山不仅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矿产资源,人文历史积淀亦为厚重。采金制铜历史已有千年之久,据史料记载,紫金山早在北宋年间就是朝廷重要的黄金和铜币生产基地。

       紫金山在稀有性、典型性、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紫金山对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确保遗迹的完好性。


让地质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紫金山以地质公园为载体,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及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等,开展多种类型的科普教育、研学旅游,被评为全国、福建省、龙岩市科普教育基地。

       紫金山通过普及地学知识和环境教育,带动更多学生、职工和游客在绿水青山中,深入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共同参与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保护,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突显龙岩地质公园品牌元素,结合地质元素和文化符号,紫金山完成地质公园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并在科普宣传、旅游推介、赛事活动中广泛运用,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知和关注度。

       “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紫金山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并举,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随着“金退铜进”的推进,紫金山已于2021年实现了碳达峰,当前正积极先行先试,打造碳中和示范矿山,争取于2030年实现碳中和。紫金山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矿山”等称号;2021年,紫金山金铜矿联合开发项目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2023年,“紫金山绿色矿山建设案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出版物《Geoparks Going Green》,向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展现了紫金山践行绿色矿山发展与地质遗迹保护并举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挖掘不尽的“金山”

       紫金山作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此前已形成以主碑、副碑、露采场、植物园、茶园、玫瑰园、江滨公园等为主要景点,以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为主要研学点,集研学、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黄金之旅”,填补了福建省矿山旅游的空白。

       自龙岩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以来,紫金山积极做好与已有工业旅游规划衔接,突出地质公园特色,打造研学旅游精品,高标准建设完善地质公园标志碑、标识系统、导游手册、游客接待中心、旅游配套设施项目等,持续完善景观建设和接待管理。

       “原来地质遗迹的形成需要历经几亿年岁月的演化。”

       “走进紫金山,看了壮观的金铜采选场景,欣赏了植被恢复治理后的植物园等生态景点,让人颠覆了对矿山的印象……”

       通过科普学习、实地考察,越来越多中外游客在紫金山切身感受到开发与保护的完美结合,纷纷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点赞”。

       神奇的地质景观、壮观的工业场景、先进的生产工艺、美丽的生态环境,构成紫金山地质公园独特的魅力,成为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金山”。

       从紫金山出发走向全球的过程中,紫金矿业坚持高标准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矿山及关联者营造友好环境,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公司全球化发展靓丽名片。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公司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公司治理,通过持续性的管理体系优化提高对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的管理能力,严控矿山全生命周期碳排,加大全球光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布局及电动化替代进程,努力兑现2029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目标承诺。